本访谈转自“哲学在线”。访谈的英文版,可以在这里下载。中文版,可以在这里下载。
与科斯伽德(注:Christine M. Korsgaard,又译科斯科尔德)教授的这一个访谈版本本来是应该出现在《实践理性的建构:有关道德与政治哲学的访谈》(Constructions of Practical reason: Interviews on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一书中的,编辑是Herlinde Pauer-Studer(Stan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由于一个不幸的意外,该卷的第一版所用的是本访谈未经整理的稿子,下面这个才是正确的版本。
阅读全文…
作者: (美)米尔斯,译者: 陈强 / 张永强, 三联书店2005年版,学术前沿丛书。
在一个认为自己秉承着古典传统的社会科学家眼里,社会科学是一种治学的实践。研究实质性问题的学者,像很多人一样,很快就对讨论琐屑空泛的方法与理论失去了耐心,感到厌倦。太多的讨论又使他自己的研究难以稳步展开。这种经历使他相信,与其让一个从未作出任何重大研究成果的专家提出一堆”研究法则”,还不如请一位从事实际研究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作一番描述。仅仅通过经验丰富的思想家交换各自实际研究方法的谈话,就足以使初学者体会到内涵丰富的方法和理论。有鉴于此,我认为,稍详细地谈谈我的治学不无益处。这当然只是个人的陈述,但我希望读者,特别是刚刚独立研究的读者,――能将它们和自己的经验相印证,使其更少个人的色彩。
阅读全文…
王汎森 院士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
阅读全文…

本书我大略浏览了一遍,觉得还不错,也在这里推荐一下。不是博士的也可以读一下。因为写作的原理毕竟是相通的,一些技巧稍作改变,也可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比如,本书第一章谈及的管理作者期待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写作技艺,于我就颇有启发。
这里是作者简介和目录。
帕特里克·邓利维(Patrick Dunleavy)教授就职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及伦敦社会科学院(The Academy of the Social Science,London),任政治学及公共政策学的教授。他撰写过数部政治学的专著和学术文章,并兼任《政治研究》(Political Studies)期刊的主编。 20多年来,帕特里克教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指导过30多位博士生,并教授一门关于如何起草及撰写博士论文的跨学科的大型课程长达十余年之久。本书由帕特里克教授根据自己在多年指导学生及执教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编纂而成。
阅读全文…

作者: 毕恒达,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例子大多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学社会学的读起来会更亲切,可能也更有启发。不过,一般文科同学也可以看看。
诚如作者所建议的,你最好先通览一遍,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仔细琢磨对你有用的部分,列出你认为重要的、且自己可以做大的要点,作为写作的具体指引。就我的阅读而言,本书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研究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研究不是拼凑材料或数据,不得“一盘菜怎么端出来,又怎么端进去”(於兴中语),而是应该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概念化,并围绕概念来组织论证。作者给出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如何适切地引用概念,并且发展「分析性的概念」(analytic concepts)。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比如,就法理学而言,奥斯丁的核心概念是命令,哈特的核心概念是规则,拉兹的核心概念是权威,德沃金的核心概念是建构性诠释。概念提示和揭示作者的研究重点和理论要旨,我们也可以由此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操作概念来呈现自己的理论的。
阅读全文…
1、背景
《法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是一门集体指导课,授课教师有十数人,以法学院的教师为主,亦有若干外院乃至外校知名教授参与。每位教师原则上负责一讲,少数几位教师会多讲几次。本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篇论文,不过学生可选择一位教师为论文批阅教师。我是第一次参与本课程,讲授的题目是《概念分析与法理学理论的建构》,期末共有11位同学申请我为评阅人,我亦认真批阅。现分数已报法学院研工办,各位同学可去查询。评阅时有若干感想,一并写在这里,供各位同学参考。
阅读全文…
如果你要学着做研究,最好先了解什么是研究,高手们在如何做研究。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教师们经常教导你如何做研究;如果你是个好学生,你会认真地阅读他们的论文,以及他们推荐的其它论文和专著,从中体会什么是研究;每个学期你都要写好几篇结课论文,教师们也会给出高分,这给了你很强的自信。慢慢地,你也敢在师弟师妹面前高谈如何做研究了。
不过,就我数年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体会看,能在硕士阶段明白研究为何物的人很少。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指导你如何做研究的,自己未必会做研究。相信我,这是个事实。我就是个例子。我不懂研究,却在教授《法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对此,我感到很抱歉。我也一直在学习做研究,经常向人请教,包括一些名家,也得到不少热心的指导,但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不会。这或许是我天资愚钝吧。
除了当面请益,我也读过不少谈如何做研究的书,请允许我坦率地说一句:不少书都是扯淡。不过,也有些好书,比如这本,还有我这里要推荐的,芝加哥大学三位资深教授合作写的一本书:The Craft of Research。
阅读全文…
我不懂史学,但非常推崇严耕望先生的治学方法,为此辑录了一些关于严先生的文字,供自己阅读,也期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黑体字为我所加。其它文字可点击“严耕望”标签查阅。
此书虽针对史学研究而写,但对于一般研究亦深具指引作用。具体推荐语就不写了,有心人读完之后自能判断。此书可在此处下载:《治史三书》。
阅读全文…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