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the Misguided Search for the Nature of Law
主讲人:Dan Priel(约克大学奥斯古法学院副教授)
Dan Priel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师从约瑟夫·拉兹教授,曾任英国华威大学助理教授、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员、以色列最高人民法院法律职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私法(侵权法与赔偿法)以及社会科学与法律的交叉研究,作品主要见于Law and Philosophy, Legal Theory,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Texas Law Review等知名杂志。
内容简介:
在分析法理学领域,“法律是什么”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重要性基于两个理由。第一,这一问题在逻辑上具有相对于规范性问题的优先性:在一个人能够对法律说些什么之前,其需要知道法律是什么。第二,这种研究也被认为是独立的哲学、非经验、非社会性的研究,从而也就能够告诉经验研究者,如果其希望发现世界中法律的示例,需要去寻找些什么。Dan Priel将对该主张进行总体性的检讨。其首先检讨主张法理学并非概念性的数个论证,如果这些论证是正确的,将意味着任何对概念性法理学(conceptual jurisprudence)的批评都失去了基础。作为回应,Dan Priel主张这些论证与其说是对概念性法理学的替代,不如说只是术语的转换。Dan第二步转向检讨概念性法理学本身,其区分了两种概念的观点,即“外在主义”(externalism)和“内在主义”(internalism),前者将概念理解为抽象实体,后者将概念理解为思想的基本单位。由于这一差异,这两种观点导向了两种不同特征的概念性法理学,每一种都要求不同的回应。Dan提供了一系列论证反对这两种观点:批评外在主义者立场的主要论证在于,其是故意循环的(因为其必然预设了其所捍卫的法律观点);批评内在主义者的主要论证在于,其是社会学的一种糟糕形式。最后Dan将简要指出一个非概念性法理学(non-conceptual jurisprudence)是什么样的。
参会学者:
陈景辉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范立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雷磊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屠凯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张帆 山东大学法学院讲师
郑玉双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孙海波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讲师
张晓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叶会成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间: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14:00-17:00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913
欢迎参加。
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将于2012 年5 月20 日召开“法理学之学科定位与教科书体系”研讨会。
“法理学之学科定位与教科书体系”研讨会通知 阅读全文…
蓟门法哲学研习会自2011年12月起加入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成为研究所的下设机构,并延续以往的研习风格,继续推进法哲学领域的精深研究。2012年第一期活动的主题是“权利与政治义务”,由中国政法大学三位本科生分别做报告,其中一个报告的主题是权利难题,另外两个报告的主题是政治义务问题。
尽管主报告人都是本科大四学生,但是她们的论文已经触及到了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难题,而且她们的讨论已经初步展现了分析的技巧和功力。这次报告将由六位研究生进行评议。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参加。 阅读全文…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问题”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研究所和立法学研究中心主办,将于2011年11月6日在北邮科技大厦举行。我是立法学的外行,近来关注立法法理学,是受到Jeremy Waldron教授的刺激。他指责“法哲学可能愿意把立法机关视为一个黑匣子,而把它留给政治学家处理。”而政治学者对议会立法提出了诸多批评。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回应的问题,何况这个黑匣子确实也给法理学带来了严峻的难题,即如果机关立法是创设法律的主要形式,而法哲学家主张法律拥有特殊的尊严(某种道德权威),就必须从原则上说明这是如何可能的。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可能反过来修正既有的法理学理论,比如拉兹的权威理论。我将近期的阅读和初步思考,整理成了《法律的性质与立法的尊严》,提交给了研讨会,并获准在会议上发言。在此谨向组委会、特别是侯淑文教授表示感谢。以下是会议议程。 阅读全文…
本次研讨会是为纪念何美欢先生所举办的。我很高兴能被邀请参与,发表有关法理学研讨课的教学体会,以此向何先生致敬。以下内容转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网页
何美欢老师简历
何美欢, 1948年11月生于香港。1972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多伦多大学法律博士学位,毕业后供职当时唯一的全球律师事务所(BakerMcKenzie),作为执业律师从事跨国法律业务。1982年回港加盟何耀棣律师事务所,主持多个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的大型工程的法律工作。此后投身学术,1988年获剑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期间分别以中、英文出版了《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等十多部专著;参与中国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H股)法律框架工作。2002年8月加盟清华大学法学院任全职教授。她因应中国学生的需要、特点,独创了《普通法精要》系列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法律人才。2008年8月起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教授和清华大学双聘教授,2010年9月3日因病逝世。
附:“理想的法学教育:纪念何美欢老师”研讨会日程 阅读全文…
本次研讨会是为祝贺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成立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于2100年5月21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同时还举办了两个庆祝该所成立的研讨会,主题分别是“多学科视野中的法”和“中国法律中的公共利益”。
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由郑永流教授担任所长。本所得到了香港的刘皇发先生和陈瑞球先生的大力支持,主要通过设立讲习教授、讲座、资助教师和学生出国访问、出版学术刊物、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动国内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的研究。详情请访问中欧法学院网页。
纪念会邀请了台湾大学的颜厥安先生、辅仁大学的庄世同先生(现任职台大)和中研院法学所的王鹏翔先生,可谓阵容鼎盛。庄先生和王先生提交的论文,值得一读: 阅读全文…
2009年11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和《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编辑部在西安航天宾馆举行“实践哲学视野下的法律观”专题研讨会。共有50余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这次专题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郑永流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谢晖教授、西北政法大学严存生教授、杨宗科教授、刘进田教授、李其瑞教授、朱继萍教授、刘治斌教授、穆赤•云登嘉措教授等出席此次会议。 阅读全文…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