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阅读与写作指南及其它(资料)
这里收集的是几篇关于哲学阅读和写作指南,有一篇是关于书评写作的。感谢冉同学的整理。有些以前发过的,也归置在这里,有兴趣者可点击所附网址下载。 阅读全文…
这里收集的是几篇关于哲学阅读和写作指南,有一篇是关于书评写作的。感谢冉同学的整理。有些以前发过的,也归置在这里,有兴趣者可点击所附网址下载。 阅读全文…
本学期的“法理学原理”课,因人数较多,同学们占座辛苦,每周都有同学站着听课,加上投影效果不好,后排同学很难看清PPT,又担心天热以后,教室会很闷,经与教务处商量,从3月22日(下周二)起调至阶五上课。我托一位同学代我在校园BBS上通知,我在这里也说明一下。望看到的同学相互转告。不便之处请谅解。
这是小树给法理学公邮发来的牛津大学本科生“法理学课程指引”,包括课程说明、对专题的简要解说和思考问题,转发在这里,供参考。
University of Oxford Faculty of Law January 2011
WELCOME TO our unique syndicate lecture series designed to guide you through some of the central issues of Jurisprudence as it is studied at undergraduate (FHS) level. We call it a ‘syndicate’ lecture series because it represents a collaboration of six jurisprudence teachers, who will each take a share of the lecturing duties. There will be sixteen lectures in the series, taking place twice weekly during Hilary Term 2011.
“法理学原理”是专业必修课,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改卷,本来不需要再写课程说明。但是,由于教材编写较为仓促,内容较为单薄,加上是开卷考试,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增删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师的灵活度较大,为便于同学选课,我在此就本教师下学期开设的“法理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上课方式做些说明,供选课同学参考。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
Henry Augustus Rowland,A Plea for Pure Science,王丹红译,王鸿飞校,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原编者按:1883年8月15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1848-1901)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做了题为“为纯科学呼吁”的演讲。该演讲的文字后发表在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并被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中科院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学新闻》杂志2005年第5期全文发表了这篇演讲的中译文(王丹红译,王鸿飞校,小标题为译者所加)(以下删除八股文数句。)
本文原题为“对待教育要少一些干预,多一点敬畏”,我修改为现标题。我以前一直反对片面地强调博览,主张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严格地通过“研究”某些问题,特别是通过研读经典著作的方式来学习,可惜应者寥寥。朱教授所谓的“博学从少读书开始,花少量的时间,掌握最本质的东西,”真是深得我心。
文中提到一段趣事:泰勒上课从不备课,难免出错,有时候还会走入陷阱,杨振宁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泰勒如何一步步走入陷阱,又怎么一步步走出来。不会学的人会指出他的错误,会学的人反而会关注他是如何出错以及如何自我纠错。这两步其实都是大有可学的,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仔细揣摩其中的道理。
一如既往地推荐给有心的同学。
於先生对索拉姆(Larry Solum) 教授和莱特(Brian Leiter)教授的书单提出了批评,最后给出了自己的书单。我饶有兴致地浏览了这份书单,有几点想法略异于於先生。
1、H. L. A. Hart
1.1 The Concept of Law(2nd.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2 Essays in Jurisprudence and Philosoph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3).
1.3 Essays on Bentham: Studies in Jurisprudence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2).
近期评论